此片素材全部拍摄于2005年。4/3画幅,色彩几乎退化为黑白的,好在声音还挺清楚。17年才剪辑出来。与另一些隔了很久才制作完成的作品一样,有关流浪的人。
当时的艺术青年,一手拿DV、一手拿手电,拍到黑暗处,自己给照明。他从外地赶来,住在某火车站的地下秘密空间,每天修理他的摄像机,修好了就去拍摄,晚上去刻碟,这样磁带好第二天抹掉重拍。他热衷于拍摄的有:北影厂大门外的群众演员、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访人群、某摇滚音乐节、霍营村的摇滚乐手住所等。他只有二十天时间,之后他离开了北京。
以上严重剧透。
被拍摄者叫朱晓光。他很有趣,也很有性格,各地如果放映,应力争请他到场。拍摄者是王家辉,有一篇访谈,专讲此片,网上应该能找到。
此片有关十年前独立电影人的状况,10年前的艺术青年模样。拍摄手法很直接,信息和形象扑面而来。不仅是当时拍摄手法和艺术状况的忠实生动纪录,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比如南站附近的上访聚落在08年被驱赶之后一直没有恢复。从这个角度,此片类似胡杰拍摄的《圆明园的艺术家们》和赵亮的《告别圆明园》、以及沈晓闽完成于2004年的《798》。
独立电影是有历史的。《艺术民工》就是。
我在“十荐”的综述中讲到独立电影也在经历中产阶级化。本片就是独立电影无产阶级时代真实而浓缩的写照。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