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导演十佳片单
梧桐树
2016
  • 导演: 苏青 / 米娜
  • 类型: 纪录片
  •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片长: 118 分钟
  • 又名: Caro Mio Ben / My Dear Beloved
  • IMDb: tt9664364

剧照/照片

故事大纲

校园,操场上四十年前植下的梧桐树小树苗如今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一年伊始,春天的新绿即将萌芽,教室里传出一曲美声意大利咏叹调《我亲爱的》,声音回荡走廊、穿越小道、飞向天空。 这是一所盲聋哑学校几个孩子的故事:曹寒子,青春期的她有无数的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张丹彤,从小学习豫剧,期待通过电视选秀节目获得关注;李聪,将改变社会现实的理想寄语小乌龟;王怡文,希望自导自演一场意大利歌剧……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但彼此相同的是:他们都拥有著阳光灿烂的笑容和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梦想。 梧桐树叶生叶落,学生们终将走出校园。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让我们深情地注视他们,留下那一份美好。

评语

此片导演苏青是包头人士,关注弱听群体很久,早年他解释说是因为他哥弱听小时候被欺负,所以是一种打抱不平。苏青本人也面颈部有伤,倒不影响他的听力。

苏青与弱听群体的接触,很多在河南,开封、郑州等地。他出于男性本能比较关注女性弱听人士,这个特点或许会引起部分观看者的不愉快。好在他在开始个人的纪录片工作之后不久,就遇见了重庆姑娘米娜。过去十多年,大部分时候他们一直携手创作。拍片之前,苏青大概是个吉它青年(他模糊地说过,现在的微信头像是他狮子头发抱着把吉它),后来与米娜联合开了“米娜餐厅”。《梧桐树》的署名导演是苏青、米娜。

此片是比较传统的纪录片,有关郑州一个聋哑学校的少年人们。是一个群像,女性为主。影片似乎只关注她们的成长,因为不应该面面俱到、也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有的学生成长着、就从画面或叙事中消失了。学校是相对自由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或孩子不再愿意读了,都正常吧。很多家长还宁愿把孩子插入普通中学,那是一个更艰难的过程,苏青也拍过,也有别的独立人士拍过。

我推介此片,恰恰因为苏青等人的态度。此片绝不是怜悯,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帮扶”一把。呵呵,坦率讲,谁帮谁啊?如果有人拿导演当领导、导演还真以为自己是中央来的?如果有人奉摄像机为权力、摄像者还真要调戏那些少女吗?这些都需要拍摄者在现场和剪辑时一步步、一点点地把控和调整。平等不是空话,是尊严与残忍之间的一个均衡,是爱意与礼貌之间的调控,是时间的付出和肉身在场。

此片的剪辑师是米娜和郭小东。

片中除了孩子们也有一些家长或老师。也很值得一看。

我是南京人,南京以前有个聋哑学校,包装为特殊技能、艺术类的学校,接社会订单做雕塑,街心花园的读书少女、乡镇路口的不锈钢飞龙等,有人质疑过是否剥削弱势人群,这大概要具体分析,弱听人有工作不容易。不知那学校还是否继续存在。

此片虽然是个人创作,但还值得中国的公共电视台播出(话说咱也没不公共的电视台),从尺度来说也没播出障碍,只是电视台的人对这种不煽情、不强叙事的纪录片,觉得影响收视率吧。

《梧桐树》正,而有爱。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