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作者的十荐中我选择了几个我无法看透的作品。这就是其中一个。隐约感觉祝新的电影观念非常明确,他非常年轻,所以我也猜不到他的电影观念是如何明确起来的,好在“活久见”,我已经见识过不满十八岁电影观念就已经非常明确、秒杀电影史的青年才俊了,所以并不讶异。
祝新目前大四,他从大二开始拍摄这部作品,声音的工作马上结束,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完全完成的版本。这符合独立电影的状况,一般都是以漫长工作时间去换取本来应该在合理预算下在较短时间中可以完成的工作。
《漫游》是一个貌似非常散漫的虚构长片,很沉稳,人很笃定,前景中景后景的关系清楚,每次画面内移动都有道理但多少暗含有一点意外。截取此片的任何片段都没啥意义。即使观看了整体也对它要说什么不甚了了。但它如此从容,铺排得又很开阔,所以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中年男人在家里没啥地位,或者可能他的地位在别处(比如是一个中级官员),他也不大在乎,一个阿姨经常来玩,妈妈就叫上女儿与阿姨一齐、三个人出去玩耍。所谓玩耍,只是不停地在各种风景优美的地方散步,这些很安静的段落中,她们构建了一个没有男人也不需要男人的几乎完美的世界,虽然事后她们是要回家的。女孩模糊地怀疑她真正的妈妈其实是那个阿姨。
此片另一个让我颇为惊讶的是作者放弃了中年男人与两位中年女性可能的“性感”之后,身体表演的作用是由那位大约十一、十二的女孩完成的。画面中她的位置、在郊外她如何行走于两个中年女性之间、母亲如何为她挑选衣服、她如何抱怨饥渴或对气候的不适应、甚至极个别她独处的段落。
如果更有钱,三个中年角色由观众脸熟的演技派担当的话,这个片的面目会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与观众的熟络会改变大家对影片的观看。但这当然不是一个商业影片,我也深度怀疑观看之后有兴趣的观众会有多少。
《漫游》自然地复制着像是古典美学的一些东西,包括国画系统或中国古老文艺电影中的一些传统。它的浅表形成的感受与此次推荐的《团鱼岩》比较接近,恰恰祝新与萧潇都来自中国美院。《漫游》拍的是杭州。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